寻衅滋事怎么定罪

优律 法律知识 235 441

一、引言

寻衅滋事怎么定罪-第1张图片

在我国刑法中,寻衅滋事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犯罪行为。由于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扰乱了社会稳定,因此对寻衅滋事罪的定罪标准及法律解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寻衅滋事罪的概念

寻衅滋事罪,是指故意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扰乱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93条的规定,犯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寻衅滋事罪定罪标准

1.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扰乱公共秩序,而仍然实施。

2.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以下四种行为之一

(1)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严重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故意损坏公共设施,情节严重的。

3.情节严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1)在公共场所多次起哄闹事,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

(2)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3)起哄闹事,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公私财产损失较大的;

(4)起哄闹事,引起公共场所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寻衅滋事罪的法律解析

1.犯罪主体寻衅滋事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犯罪客体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

3.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扰乱公共秩序,而仍然实施。

4.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上述四种行为之一,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

5.法律后果根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犯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五、结语

寻衅滋事罪作为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其定罪标准及法律解析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把握定罪标准,确保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同时,也要注重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挽救,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回归社会。

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国刑法对寻衅滋事罪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各级司法机关应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严厉打击寻衅滋事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