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保释

优律 法律知识 400 441

保释,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期间,根据一定条件,允许其暂时离开羁押场所,等待审判或执行刑罚的一种措施。本文将详细解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保释,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

什么情况下可以保释-第1张图片

一、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保释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罪行较轻,可能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等较轻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保释。这是因为,对于涉嫌较轻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可能对其生活、工作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其社会危险性较小,不致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罪行较重,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1)能够主动投案,如实在审查起诉阶段或者审判阶段,能够主动投案,认罪悔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取得受害人谅解。在此情况下,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请保释。

(3)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在这种情况下,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向法院申请保释。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被羁押,但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1)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审结。此时,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请保释。

(2)羁押期间,嫌疑人、被告人表现良好,认罪悔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保释的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但具有悔罪表现,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三)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审结的;

(四)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

2.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的,应当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3.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保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与被保证人有一定关系;

(二)有固定收入或者有其他合法财产可以提供担保;

(三)有履行保证义务的能力。

4.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保证金应当一次性交纳。保证金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

三、总结

保释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诉讼的正常进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保释,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是每一个公民应当了解的法律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根据自身情况,依法申请保释,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保释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